已「上班」五個多月的「員工」帥周至今還記得,本來每天花30元到東莞這家假裝上班公司,只是想在令人窒息的內捲環境當中找個空間沉澱,靜靜探索人生目標。詎料「上班」第二天,他就莫名其妙地被臨時拉夫,嘗試了人生首場直播帶貨。始作俑者是十萬火急的「老闆」飛魚。
「他當天剛好有個直播視頻爆紅,一直有人湧入直播間查詢和下單。他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,所以請我幫忙一起輪流直播。」今年剛好30歲的帥周笑說自己向來性格內向,以前毫無直播經驗,但在飛魚協助下還是放膽一試。最終,兩人合力從凌晨5時直播到翌日深宵1時,連續奮戰近20小時,可謂超額完成。
相信你有點困惑──為何假裝上班公司有事可做?沒錯,這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公司,「員工」跟「老闆」沒有僱傭關係,只是支付30至50元租用辦公枱的客戶。然而,假裝上班不代表躺平擺爛等運到,「員工」只是拒絕參與毫無意義的職場內捲;反之,但凡對人生有所裨益的事情,他們都樂意嘗試。
向內捲說「不」
現時中國各行各業嚴重內捲,經濟在通縮邊緣徘徊。尚未在職場站穩陣腳的年輕人成為最受影響的一群,失業率長期高居不下,今年6月的16至24歲人口失業率攀升到15%﹝圖一﹞。事實上,自2016年起,中國勞動人口每周平均工時與GDP增速,開始往相反方向走,即GDP增速減慢的同時,工時卻在增加,這赤裸裸地反映着工時愈來愈無價值﹝圖二﹞,「付出與收穫成正比」漸漸失去說服力。
在這種經濟背景下,即使老闆不要求,員工為保住飯碗,也會進行無止境的內捲競爭,職場壓力可想而知。
作為過來人的帥周認為這難以接受:「我之前在一家中大型電商運營公司工作,工資不算高,而且管理不人性化,領導給的壓力特別大,內捲很嚴重。頻繁的加班是常態,若碰上行情好的時候,甚至沒有休息。」
「有時候單休一天,上司還是會發來工作短訊,我也得去處理一下,到頭來沒有真正休息……有次休假時,我實在不想接收領導的微信,於是設置訊息免打擾模式,那時我才真正得到休息和放鬆。那天我過得很快樂。」
即使現時壓力比以往低得多,帥周談起往事時,眉頭仍不自覺地深鎖,「當時過年放假時,領導看得出我工作狀態不是很好,他就問我……
——節錄自8月號《下半年續旺 港股轉勢》